什么是微信朋友圈广告?如何投放朋友圈广告?
什么是微信朋友圈广告?如何投放朋友圈广告?(详细讲解投放资质要求、行为兴趣定向)
一、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定义与产品特征
微信朋友圈广告是基于微信生态体系,以类似朋友原创内容的形式在用户朋友圈中展示的原生广告,增强内容的贴近性。出现在用户的朋友圈中,右上角带有 “广告” 标识以作区分,其特征可概括为三点:
其一,生态闭环优势显著。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小程序、微信支付等生态组件,朋友圈广告能实现从到转化的全链路衔接,例如用户点击广告可直接跳转至关注页、小程序商城或门店详情页,还能触发地图导航、一键拨号等后续动作。
其二,用户覆盖广泛。借助微信的用户基础,广告可触达不同年龄段、地域与兴趣的用户群体,确保信息有效触达目标客户群体。
其三,互动属性。用户可对广告进行、评论,还能通过 @好友功能邀请他人参与互动,被 @的用户会收到消息提醒并可能在信息流中看到该广告,且此类场景下的不产生扣费。
从产品形态来看,朋友圈广告主要包括常规式广告(图文 / 视频)、基础式卡片广告等类型。常规图文广告支持配置 1/3/4/6 张图片,外层文案限 30 字以内。不同形态的广告适用于不同的推广需求,例如图文广告便于展示产品细节,视频广告适合呈现场景与动态功能。
二、朋友圈广告的完整投放流程
1、投放资质审核
广告主需先通过腾讯广告平台开通账户,个人无法开通。需提交基础资质材料(如营业执照及行业许可证),经平台审核通过并完成法人人脸识别认证后,账户方可启用。这一环节是确保广告主体合规性的基础,审核周期通常与材料完整性相关,提交前需仔细核对材料清单。
2、广告计划搭建
这是投放的环节,需明确三大要素:
确定推广目标,包括推广活动、公众号、应用、门店、销售线索收集等多种类型,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;
制作广告素材,图片、视频需清晰合规,文案需简洁友好,落地页可选择公众号图文、原生推广页或小程序等形式,其中原生推广页提供行业模板与自定义组件,支持广告主灵活设计内容;
配置投放参数,包括投放时间、预算分配与受众定向规则等。
3、提交审核
广告计划搭建完成后需提交至腾讯广告平台审核,审核包括资质合规性、素材内容规范性等,例如是否存在虚宣传、是否符合行业广告准则等。审核时长一般为 1-2 个工作日,若未通过需根据反馈修改后重新提交。
三、投放资质要求:基础材料与行业特殊要求
资质审核是朋友圈广告投放的前置条件,平台通过严格的资质核查确保广告主体合法、内容合规。资质要求分为基础通用资质与行业特殊资质两类:
1、基础通用资质
所有广告主均需提供的材料包括:一是营业执照,需在有效期内且经营范围与广告内容相符;二是法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,确保身份信息清晰可辨;三是对公账户信息,用于账户验证与资金结算。此外根据要求,所有广告主需完成法人人脸识别认证,未通过认证的资质将无法进入审核流程。
对于特殊主体,资质要求有所差异:例如个体工商户若未开立账户,可提供法人个人银行账户及相关说明;外资企业需额外提供外商批准或备案证明;分支机构需同时提交总公司营业执照与授权文件。
2、行业特殊资质
部分涉及公共安全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业,需在基础资质之外提供额外明文件,常见行业要求如下:
食品行业:需提供食品经营许可或食品生产许可证,涉及进口食品的还需海关报关单与检验检疫证明;
教育行业:营利性培训机构需提供办学许可,线上教育机构还需具备 ICP 备案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;
若广告内容涉及、商标等知识产权,需提供相应的、商标注册证;涉及他人形象代言的,需提交代言授权书。资质材料需确保在有效期内,且内容与广告推广的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,否则可能导致审核驳回。
四、行为兴趣定向:触达的逻辑与操作方法
朋友圈广告的定向能力以用户数据为基础,通过多维度组合实现对目标群体的筛选,其中行为兴趣定向是提升触达效率的关键手段。定向设置需兼顾度与覆盖范围,避免因条件过窄导致不足,或因条件过宽影响转化质量。
兴趣定向:从一级标签到细分场景
兴趣定向基于腾讯生态内的用户行为数据,将用户兴趣划分为 17 个一级标签,每个一级标签下包含多个细分标签,总计覆盖 200 余个具体兴趣场景。一级标签包括教育、旅游、汽车、房产、家居、餐饮美食、健康、育儿等领域。
在实际操作中,可通过 “兴趣 + 关联兴趣” 的组合方式扩大覆盖并保持度。例如地产类广告主可选择 “房产” 一级标签下的 “新房选购”“二手房交易” 等标签,叠加 “家居” 标签下的 “家装设计”“家具选购” 等关联标签,触达既有购房需求又关注家居布置的用户群体。
需注意的是,兴趣标签选择并非越多越好。过多标签叠加会导致用户群体交叉范围缩小,可能出现量不足的情况,例如某服装店仅定向 “25-30 岁女性 + 时尚爱好者 + 轻奢消费 + 设计师” 等多个标签,导致日均量 5000 次。建议根据推广目标合理搭配,类广告可适当放宽标签范围,转化类广告则聚焦兴趣标签。
行为定向:基于用户动作的筛选
行为定向以用户的具体操作行为为依据,包括消费行为、互动行为、搜索行为等类型,可实现对高意向用户的捕捉:
消费行为定向:依托微信支付、京东消费等数据,可筛选出特定消费能力(如月均消费金额)、消费频次或购买过同类产品的用户,例如母婴可定向月均消费过 2000 元的宝妈群体;
互动行为定向:可选择关注过特定公众号、点击过同类广告、参与过小程序互动的用户,例如餐饮可定向近期点击过美食类广告的用户;
搜索行为定向:捕捉用户在微信生态内的搜索关键词,例如教育机构可定向近期搜索 “编程”“暑期夏令营” 的用户;
地理行为定向:结合用户常住地与差旅轨迹,支持按省、地级市定向,或锁定门店周边 1-5 公里的人群,适合线下门店引流场景,例如咖啡馆可定向门店周边 3 公里内的职场人群。
行为与兴趣定向可灵活叠加其他基础定向条件,如年龄、性别、手机系统(iOS/Android)、联网环境(WIFI/4G 等)。例如某美妆推广新品口红时,可设置 “20-35 岁女性 + 美妆兴趣 + 近 3 个月购买过品 + 城市 + WIFI 环境” 的组合定向,既锁定受众,又确保用户在适宜的网络环境下查看广告。